【厦门大学2022年度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校级重点项目成果展示】
以生涯规划指导助力区域教育扶贫
——以光泽县为例
教育研究院教工党支部
一、活动目的
南平市光泽县是我校省级挂钩帮扶单位,作为曾经的“贫困县”,光泽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教育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对此,教育研究院教工党支部坚持“光泽所需,厦大所能”,按照精准对接、发挥特色、聚焦赋能、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助力光泽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依托研究院教育学一流学科的学科优势,发挥教育管理、心理咨询等研究特色,更好地服务光泽县教育发展,以教育发展推进扶贫工作。了解县域乡村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现状,深入分析当前制约乡村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困境,进而系统性地提出促进乡村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能对策。
二、活动意义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乡村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途径和实施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农村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现状。并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载体、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中小学劳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教训。这有助于我们总结已有优秀经验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提高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效果,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
三、开展过程
(一)实践形式:实地走访、座谈、讲座
(二)实践过程
2022年7月2日下午,厦门大学教工党支部团队来到了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实验小学,开始“以生涯规划指导助力区域教育扶贫”支部活动。为深入了解光泽县经济文化状况,“榕树厦”实践团队首先来到光泽县油溪村进行实地走访。


实地走访后,教工支部对光泽县实验小学师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研,旨在了解光泽县教育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通过对光泽县中小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深度访谈,支部建立乡村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档案,研判当地乡村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问题。

7月3日上午,教工支部成员与光泽县实验小学校长龚常明、廖承坚副校长、德育处主任何慧、德育处副主任林珊等老师开展了教工支部活动前的座谈会。双方就活动期间活动安排、设备布置、注意事项、应急预案等筹备工作进行了沟通。

7月4日上午,在光泽县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启动仪式,教工支部成员、光泽县实验小学校长龚常明出席典礼并致辞,副校长李红、德育处主任何慧、德育副主任林珊及60名学生参加仪式。共建座谈会对当前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新形势下教师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在当地教育发展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七天时间内,教工支部开展了心理咨询、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管理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讲座。依托各学院教师教育学及心理学等学科背景优势,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和生涯规划指导;对教师及领导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活动成效
本次教工支部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光泽县中小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获得了关于乡村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手资料。旨在了解乡村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现状及问题,力图提出相关建议,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水平、改善教育质量,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依托,扶贫扶智,构建长效扶贫机制。
五、存在不足
本次教工支部活动顺利举行,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反思,主要为活动时间较短,无法覆盖光泽县县域内所有学校,无法惠及县域内所有学生。
附件1:问卷数据汇总表
一、问卷样本分布
本次问卷调研主要针对光泽县实验小学的学生,共发放63份问卷,有效问卷59份。有效问卷中受访者基本概况如下:第一,性别:男生有21人,占总数的35.59%,女生有38人,占总数的64.41%,性别比例虽有较大差别,但并未失衡;第二,年级:本问卷主要是针对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开展调研,其中五年级有31人,占总数的52.54%,六年级有28人,占总数的47.46%,年级分布比例基本均衡。整体来看,本次问卷受访者的基本概况各群体分布较为均衡,为调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问卷题目构成
为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光泽县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状况,本次问卷填写采取访问式问卷填写方式。调研者单独访谈学生,在访谈过程中询问情况并填写问卷,保证了问卷填写的可靠性。本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与态度,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学校的劳动教育和劳动课程开展情况,包括劳动课程和日常劳动参与两方面;第三部分主要调查学生的劳动素养与观念;第四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对于本校劳动教育的评价与内心期待。
三、问卷数据汇总
(一)对劳动的认识与态度
第1题:你对劳动的态度是?

第2题:你了解劳动吗?

(二)劳动及劳动课程情况
1.劳动课程
第1题:学校每周有几节劳动教育课?

第2题:谁担任劳动教育课的老师?

第3题:劳动教育课是否曾被其他课程占用?

第4题:你喜欢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吗?

第5题:我的各科老师都会在课堂上讲授劳动知识。

第6题:你所在的学校劳动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7题:学校开展过哪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第8题:总体而言,我对学校的劳动教育很满意。

2.日常劳动参与
第1题:你多久做一次班级清洁之日?

第2题:除了值日和卫生大扫除,学校还有其他的劳动方式吗?

第3题:谁来评价你的劳动成果?(多选)

第4题:老师在劳动教育中做出评价的时间是?

第5题:老师是如何评价你的劳动成果的?

第6题:我的老师会告诉我劳动很重要。

第7题:我的家长会告诉我劳动很重要。

、第8题:你在家多久进行一次家务劳动?

第9题:平时像整理书包、收拾玩具、收拾衣服等事情都我自己做的。

第10题:我平时会注意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会主动捡垃圾、爱护花草树木。

第11题:我会经常参加社区劳动。

3.劳动素养与观念
第1题:我去过车间,参观过工厂,我认识很多车间工厂工具(如钢丝钳、锤子等)。

第2题:我会洗碗、洗衣、做饭等基本劳动生活技能。

第3题:我了解并认识很多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等)。

第4题:我了解并认识很多劳动工具(如锄头、耙子等)。

第5题:我认为参加劳动对自己的全面发展很重要。

第6题: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很有必要。

第7题:我认为劳动是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8题:我认为劳动岗位没有高贵与低贱之分。

4.评价与期待
第1题:你更愿意接受哪种劳动教育的方式?(多选)

第2题:通过接触劳动教育,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多选)

附件2:访谈记录
(一)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第一是教师对劳动教育内涵的认识。其中两位受访者阐述了他们对劳动教育含义的理解。受访者C提到:“劳动教育绝不是仅仅是知识、理论,更应该加入实践的、操作的内容。”受访者D补充道,“劳动教育在很早的时候,我们教育提倡智、体、美、劳,以及三好学生等等,所以劳动教育其实一直都有受我们的关注,让学生自己从小学会做一些他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如说折衣服、早起折被子,小孩能自主做这些活动的,培养他的一个自主能力。”
第二是教师对劳动教育意义的认识。在访谈中,教师们认为劳动教育在培养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能力和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受访者均表示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受访者A认为,“劳动是我们人类最根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现在国家对这方面也是越来越重视,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提倡劳动教育有利于我们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劳动观,懂得劳动光荣,培养良好的动手自理能力。” 受访者B也赞同劳动最主要的不是教给孩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价值观。受访者C有相似的观点,认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表示“如果开设劳动教育的课程,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孩子知道每一个都是来之不易的,不是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觉得什么东西都无所谓的那种,这种是很可怕的,要对粮食、对食品,包括对钱财明白应该是通过劳动来获得的,一分力气应该获得一份收获。”受访者D补充道,“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其实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很辛苦的,
光是你学习,去体验这种劳动活动的话,需要付出努力是有一定的辛苦,但是你付出努力后会有一定的收获……觉得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相比父母来说他们所劳动的事情更多,而学生主要是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会有所感悟、会体谅父母的辛苦。”
除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劳动观的看法,受访者B还认为,推广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我理解的劳动教育可能还比较浅显。比如说做家务,整理自己,管理自己。我觉得这一些方面你到大学,你离开你的父母,离开你的家,你是一定要学会的。其实我觉得我们从小培养这些东西可能慢慢的就会更好一些。”
第三是教师对城县乡孩子劳动能力差异的认识。受访者均认为城市的孩子劳动能力不如县城、乡村的孩子。
A:大城市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例如路程时间耽误得比较久。他们回到家以后可能因为学习,使得劳动的时间会比较少一些。像我们这里县城,骑电动车可能十分钟左右就到家了。那时间上我觉得可能就是说除了学习,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时间更多。所以我觉得相对来说,我们(县城)的孩子会比这个城市里的孩子动手能力稍微更强一些,农村会更强一些。因为毕竟实践得也比较多,孩子也会各方面比较能干一些。
B:我觉得大城市可能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可能更缺乏。因为大城市可能父母会对孩子的学业会更加的重视,可能更多的会包办。比如说小学生,这些东西你都不需要做,你要先把学习做好。大城市的竞争绝对比我们小县城会更大一些。
D:像在我们县城,其实也属于贫困的城市,也是属于偏远的城市,然后因为有的学生在我们县城生活,然后他们家长比如说要工作的,孩子自己在家,他也还是说可以帮父母拖地,这是力所能及的是吧?因为你中午得要吃饭焖饭,然后收拾房间。这个是我们在城区生活的孩子他们能做的。然后如果说跟农村孩子的那种下地干农活的区别的话,有接触,但可能也现在比较少,毕竟孩子的劳动力有限,他们也干的也就是一些在家里能够力所能及的。
(二)劳动教育开展形式
在访谈中,教师们普遍提到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活动两种。
在课内,光泽县实验小学具备专门开设的课程。如,受访者A提到“我们三年级以上是有开展劳动课程的,三年级就是简单的一些动手,比如说缝扣子、叠衣服,还有整理房间、打扫卫生这样的课程。”受访者B表示,“因为我们本身一个星期就有一节劳动课,据我所知,像我们学校有一个班的老师,就是带领孩子种花、去护理花、去护理植物这样的。”受访者C提到劳动课程上课的频率,“我们有专门的劳动课程,三个星期上一次或者两个星期。课程内容就是炒菜、种植花草这些,还有一些电器的使用以及简单清洁,主要是衣服、鞋子应该怎么洗。我在课上劳动教育是关于种植的,结合四年级上册的凤仙花的种植,我把它改成了大豆,然后每个星期在教室放半盆清水,然后放几颗黄豆,好,让同学们看看它的发芽的状况,学生很感兴趣,一直提醒我要放水,然后长了出芽了以后,我们又要怎么移植到土壤里面去让它成长。但是我们长了以后就是没地方,我们种的豆子发芽到这么高了以后,发现没地方种,就把这个事情就停止到那个地方,因为后面的课程也不一样。有一个是叫《综合实践》,有一个是专门就叫做《劳动》,有一门课是原来有地方课程的校本课程。”受访者D补充了劳动课程的内容,“我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开设劳动课,例如让他们打扫卫生什么的。劳动课的内容也有很多,就给他们上一些劳动工作教他们做,因为可能有的家长没有教,但我们学校会教他们例如清洗冰箱,焖饭,还有洗刷鞋子这些活动。”受访者E提出了该校未来特色劳动课程的规划,“我们下学期打算开展印纹陶和红茶的制作等课程,都是根据我们当地的特色,这是根据地域特色来开发劳动课程。我们光泽的印纹陶福享誉全国,文物品类丰富,出土数量繁多,依托这个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动手实践,也能够知道我们当地的特色。”
在课外活动中,有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以及寒暑假劳动比赛活动。
A:“比如说小到学校开展的家政,大一点的还有社会实践……最直接的劳动教育就是扫地。每天要安排值日生,比如说擦黑板、整理讲台、扫地、装垃圾、倒垃圾。我们校区在连续这两年开展了自理能力方面的大赛,前年开展的是一个一年级扫地比赛,二年级在扫地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自理能力。比如说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三年级我们开展了一个洗涤能力大赛。比如说你在家里可以洗袜子,洗自己的内衣裤,洗小黄帽跟红领巾。包括我们还有放假的时候,暑假寒假,我们学校会建议他们完成一些劳动。例如一年级最起码就是整理自己的房间,然后二年级、三年级,可以当一天的小管家,爸爸妈妈给你分配好金额,你自己尝试着去市场买菜,或者你来策划一下今天家里的开支,然后再深层次的要求就是你可以尝试着在父母的帮助之下,自己动手完成一道菜。”
D:我们有开展一些活动,我们有开展组织一二年级的学生洗红领巾和洗小黄帽的比赛,看谁洗的最干净,有组织这个活动,还有比赛打鞋带,比赛穿衣服之类的,因为那是属于在低年级一二年级的,高年级的话,我们有折纸活动,做手工的活动。五年级的时候,老师上劳动课,有让大家动手做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