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之家
  干部之家
    人才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公告 今天是
 
 

人民网:如何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厦门大学以五年扎实步伐给出答案

 
发布时间: 2023-08-31    浏览次数: 10
   
 

“希望厦门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责任在肩,使命光荣。

厦门大学为国而生,与党同龄。五年来,该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加快建设中国高等教育东南中心,不断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书写了精彩的“厦大篇章”。

守正创新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1年,厦门大学召开党建工作暨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大会。会场内,厦大人共同聆听——学校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夯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焕发;号角再次吹响——“强化思想引领,健全工作体系,推动深度融合,努力开拓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新格局”。

在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宗益代表校党委与学院、附属单位代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签订《厦门大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责任书》,《厦门大学处级领导干部廉政承诺书》同步签订,进一步压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为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五年来,厦门大学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使命,坚持“四个服务”,心系“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办学的人民立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政治原则,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通知》,把党的全面领导各项制度安排融入学校治理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到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坚持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从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这五年,是学校管党治党更加严紧实、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五年。

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进一步推动,一批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引领带动全校师生党支部强基础增实效;创新设立“党建提升与管理创新奖”,两年表彰九个团队,总结凝练学校党建工作和行政管理典型经验,不断激发师生干事创业热情。从建立驱动发展机制、组织提升机制、督查督办制度,到制定出台系列文件、压紧压实责任链条;从切实落实“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制度,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效应”。

这五年,是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的五年,通过顶层设计“指路”和基层实践“探路”,以一流党建激发学校发展新动能,探索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厦大新路”。

五年来,厦大把党的全面领导各项制度融入学校治理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党建质量全面提升。深耕“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聚焦中心工作,激发发展动能,把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对外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最大的发展优势,把党建工作目标与高校政治使命相融合,把党建工作任务与高校改革发展相融合,把党建工作动力与队伍成长活力相融合,贯穿学校“双一流”建设全过程。

开展书记政治能力提升班、院长“一岗双责履职尽责”专题培训班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志合示范班等教育培训,举办首届基层党务干部素质能力大赛,实施院(系)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计划、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骨干培养计划,持续推进“扬才计划”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项目,让深度融合理念成为全校师生的行动自觉,继而转化为工作和学习动力。

牢记嘱托 坚定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厦门大学始终将这一重要课题放在心上。

五年来,厦门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人才自主培养模式,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实际行动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书写出一份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厦大答卷”。

在“为谁培养人”的使命上始终坚定——

厦门大学以“大思政”理念为引领,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牵引学校综合改革,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2022年11月25日,“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青春出发、向海图强、海峡情长、天下一家、强国有我、飞天圆梦……一个个铸魂育人的篇章徐徐展开,一堂堂热气腾腾、生动具体的思政大课由此讲述。

五年来,厦门大学推出“思政对话·百年史光”“思政对话·时代新程”系列课程,持续深化“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筑了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专业课程为重点、以通识课程为拓展、以实践类课程为补充的“1+3”思政教育体系,结合“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出一大批有特色、有温度的大思政课品牌课程。课堂外,“扬才计划”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石榴籽”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培训班等,已成为厦大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品牌项目。有计划高起点开展“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精心培育研学精品线路、优质教学资源、示范带动品牌,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思政课一体化“厦大范本”。课堂内外、全校上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润物无声地浸润着众多厦大学子。

在“怎样培养人”的道路上不断创新——

厦门大学深刻把握人才培养自主培育之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突破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从成立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到实施“博学明德”劳动课程提升计划;从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从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到入选开展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14所高校之一;从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到入选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这五年,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明确,思路不断拓宽,路径不断清晰,成果不断涌现的五年。

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答中,学校还高度重视“谁来培养人”这一基础工作,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教师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坚持以一流师资推进一流教学,以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

在“培养什么人”的目标上愈加明晰——

厦门大学倡导“国家至上,事业为先”的就业理念,加大向国家重点行业、重要领域人才输送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五年来,实施“基层就业援助计划”,设立就业创业工作奖教金、就业专项奖学金;加强重点领域、重要行业用人单位沟通,发布重点单位名录,主动拓展重点单位和关键领域就业渠道;举办优秀毕业生座谈会、出征仪式等活动,将就业教育融入“十大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中。

连续7年,厦门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的比例实现正向增长;连续24年,厦大研究生支教团队接续不断奔赴宁夏西海固地区支教,在“闽宁协作”中奏响青春乐章……

勇立潮头 做有组织的科研

2023年3月,由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项目成功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而厦门大学五年内获得国家社科及教育部重大项目立项近60个,多次获得国家社科年度项目、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等全国单项冠军。2022年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总数近百个,再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实现“三连冠”。

由厦门大学领衔的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被列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成为碳中和领域我国第一个获联合国批准的国际大科学计划。

厦门大学半导体研究团队在全球首次提出轨道调控的拓扑自旋保护新原理,首次生长出室温零场下本征稳定、长程有序的磁半子晶格,并研制成功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首次实现从拓扑保护准粒子到费米子乃至玻色子的手性传递,有望在未来满足量子信息等技术的发展需求……

捷报频传,是厦门大学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心怀“国之大者”,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及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又一个例证。

近年来,厦门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加快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聚焦关键领域,不断强化与国家战略紧密对接,更好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厦大智慧”。

2022年10月,厦门大学在全国高校第一时间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整合全校相关学科和科研平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50多个研究选题,从“高质量发展”到“共同富裕”,从“乡村振兴”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人民民主”到“全球治理”……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系统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模式与道路、本质和规律,独具“厦大风格”的标志性成果正不断涌现。

聚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宏观经济预测等主题,建设台湾研究院、南洋研究院、中国(福建)自贸区研究院、能源政策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南海研究院等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五年来,厦门大学主动对接并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创新体系及新发展格局,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增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

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组;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转化,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等;瞄准集成电路前沿核心技术,建成全球首条23.5英寸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示范线;围绕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启动建设海洋领域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牵头建成国际上首个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反射吸收光谱实验线站……一批交叉融合、集中攻关的大平台、大基地、大装置建设发展,构建起厦门大学的创新矩阵。

上市首个国产HPV疫苗,上市全球首个HIV尿液抗体自检试剂,联合研制的“海丝”卫星,“粒子阻尼技术”实现我国大直径舱箭分离降冲击技术的重大突破;碱性电解水制氢、抗氧化高导电铜浆等一大批技术得到成功应用验证,服务产业发展……这五年,厦门大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海洋与生态环境等领域产出了一批高显示度成果,有力支撑国家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扎根福建、辐射全国,厦门大学始终以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为己任,构建“顶天立地”服务格局。深化与福建全省战略合作,按照“一地一重点、一院一特色”的思路,高位落子、多点布局,现已打造出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古雷石化研究院、平潭研究院等一批彰显福建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的校地合作范例,全方位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打造金砖工业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基地,推进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建设,服务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和“两高两化”建设。

办学 朝着开放“世界之大学”砥砺前行

2022年9月,“中国-OECD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项目”在厦园正式开班,来自6个发展中国家的19名学生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求学生涯,这是厦门大学迈上新百年发展征程举办的第一个跨国家部委、国际组织的合作办学项目。

这五年,厦大充分发挥“侨、台、特、海”特色和“海峡、海丝、海洋”优势,深入实施“协同万方”战略,完善立体开放式办学格局,全面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和中外人文交流、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放办学的道路上,厦门大学不断扩展“朋友圈”,积极推动“G50战略伙伴计划”,与53所世界前200名高水平大学开展实质合作,共探发展之路。成立厦大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为“跨学科、跨文化”的人才培养构建了新的机制,让学生享受“不出门的留学”;推进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亚洲年会首次在内地高校举办,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逾400位国际顶尖学者为全球经济发展“把脉问诊”;举办世界人文学术会议、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为世界各国高校加深互融、互鉴、互通“建桥铺路”,源源不断为教育交流合作注入正能量。

作为“中国高校走出去”的“先锋者”,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始终朝着“成为一所教学与科研一流、融合多元文化的国际性大学”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先后与马来西亚近30家企业合作,助力当地发展,五年来共培养3358名毕业生,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近年来,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厦门大学发起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所高校加入;成立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努力打造立足福建、服务金砖、惠及全球的国际开放合作创新高地;积极参与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建设,成为首批获授牌成员单位之一;加强一带一路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建设,推动东南亚研究中心、东盟研究中心和马来西亚研究所发展,成立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搭建海峡海丝海洋全媒体数据资源支持系统……着力促进学科发展、智库建设和社会服务相融合,不断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依托地缘优势和学科特色,厦门大学始终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头雁”作用,逐步实施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能力提升计划,与台湾地区30多所院校深入开展合作,努力打造台籍师生登陆“第一家园”。推出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研习夏令营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举办近50场两岸学术交流活动,启动建设“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实践基地”,有力增进两岸青年交流互信。台湾研究院努力打造“国家高端智库”,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以“A+”等级入围“CTTI 2022年度高校智库百强榜”。

如何向世界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要“引进来”,积极赋能国际师生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他者”视角传播中华文化;同时培养大批国际中文教育人才“走出去”,以语言为媒,以交流为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不见外”的厦大“老外”们是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活名片”。2018年底,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潘维廉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在“中国日”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中,“不见外”的留学生们深入体验文化互鉴共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代言,向世界讲述客观、真实、立体的中国故事。

在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厦门大学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该校在全球建设15所孔子学院和1所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近五年已累计培养约18万名学生,搭建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桥梁。

为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内涵式发展,厦门大学于2020年率先成立以“国际中文教育”命名的学院,如今“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并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备、面授教学与远程教育共举、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同行”的国际中文教育多元阵地已初现雏形,在服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日渐发挥作用。

(来源:人民网)


 
 
通讯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嘉庚主楼15楼党委组织部  邮政编码:361005
电话:0592-2186214,2182206 传真:0592-2187327 E-mail:zzb@xmu.edu.cn  管理登录